中文 English | 会员登录
会员登录

会员账号:

登录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研究
朱兵教授:以文化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时间:2020-08-14 浏览:447 来源: 作者:朱兵教授
本篇刊登于:《行政管理改革》2020年第6期

[摘 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阐述了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意义。文化繁荣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的,中华文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文化自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成果,文化安全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领域。文化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构成,文化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实现文化法治,需要完善文化立法、规范文化执法行为、加强文化法治宣传。

  [关键词] 文化治理;文化法治;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新时代我国面临新的国内局势与世界局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提出了“十三个优势”“十三个坚持和完善”等相关论述,全面总结和概括了我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等国家治理体系,第一次完整、自信、全面地归纳、总结和展现了我国制度建设的优势和主要特点。可以说,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议是我国制度自信的充分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关于国家治理问题的历史总结。

  一、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意义

  “治理”一词,在中国古代是“治国理政”的简称,主要是指“依据‘事理’、‘道理’管理国家事务”。[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出现,代表了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方式的转变:“统治-管理-治理(governance)”。[2]近年来,随着治理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文化治理”问题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加强文化自信的问题,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本源和基础,指明思想意识形态高度一致性。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指出,我国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之中,文化方面的重要优势便是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因此,十九届四中全会给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任务,就是要围绕这样的优势来构建全民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这既是我党执政的优势,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和任务。不仅如此,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局中,“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第一,文化繁荣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的。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目的,是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有力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基本体现,包括“繁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良好的新闻舆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以及“发达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等等。为了实现文化繁荣,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不仅是世界各国文化发展繁荣的普遍规律,更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经验。

  第二,中华文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之所在,也是我们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道路自信的文化基础之所在。

  第三,文化自信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成果。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所阐述的中国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我们坚持文化自信,不仅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悠久的历史中体现出了持久的生命力,更是因为中华文化支撑的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结出累累硕果,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第四,政治文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个领域,譬如“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等,都需要以坚实、健康、先进的政治文化作为基础。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要“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尽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方面面、各个部门都需要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还是“建设和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第五,文化安全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领域。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阐述了新时代的安全体系建设问题,其中明确指出,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文化安全”是中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之重要保障。这不仅说明了“文化安全”本身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文化安全”对于其他领域安全及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价值。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治理各方面,文化治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各个方面都密切相关。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决定,不仅是我国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基础工程。只要我们依据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中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就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抵御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增强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文化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构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治理关系到加强文化领域制度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文化治理现代化还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从五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如何“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等问题,也全面诠释了文化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首要含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且在传入中国之后引领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成长的整个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新时代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其首要的含义就是在文化建设、文化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我国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立健全中国文化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

  第三,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是我国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近年来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发展完善,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现了我国文化治理现代化的伟大成就。

  第四,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是我国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工作。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网络舆论导向在数字技术时代尤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也是我国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工作。

  第五,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是我国文化治理现代化的评价标准。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政策取向。但是,文化产业发展不能以单一的经济效益为导向,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不仅应该成为我国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的重要导向,也应该成为我国文化治理现代化的评价标准。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包含了“文化治理现代化”的内容。通过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融入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既是我国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构成。

  三、文化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文化法治不仅是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而言之,“文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议对于文化建设的内容讲得非常清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思想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乃至国家发展中具有深厚的基础性作用,要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以2018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宪为起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法治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到现在为止,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文化领域的法律已经有8部。我国还需要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全面健全完善文化领域法律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抓紧工作:

  第一,实现文化法治,首先需要完善文化立法。没有健全的文化法律法规,就不可能形成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也不可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文化法律法规是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相对于文化政策而言更具有稳定性、规范性和强制性。通过法定程序把党在文化领域的政策主张上升为国家法律,就使党的政策主张获得了国家强制力的保障;把文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新成果、新经验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就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提供了更为科学、更为具体的遵循。这不仅有利于保证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文化工作不断从政策保障向法治保障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立法工作驶入快车道,取得显著成绩。截至目前,我国文化方面的法律已经有《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著作权法》《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档案法》《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制定了《长城保护条例》《博物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地方立法机关也出台了一大批地方性文化法规。目前,《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均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近些年来,《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网络安全法》《公共图书馆法》相继出台并实施,打破了依靠部门规章、“红头文件”管理文化工作的传统格局,奠定了我国文化法治的基石。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文化立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文化发展的相关领域如文化市场、文化传播、网络视听内容管理、国家文化公园等方面,一些基本的、重要的法律制度仍然缺失,一些法律如《文物保护法》《著作权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亟需修订修改。因此,建立健全和完善文化法律制度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要按照中央要求,汇聚各方智慧,发挥各界力量,抓紧工作,推动文化立法实践和法理学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为文化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基本遵循。

  第二,实现文化法治,必须规范文化执法行为。“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党和人民政府向来重视文化执法工作。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文化执法工作,一方面要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原则,改进执法方式、确保法治权威;另一方面又要依法推进文化执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建立健全文化法律法规和规章,提高执法效能。2018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着力破解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必须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贯彻文化法治理念、不断完善执法程序,在执法实践中切实做到依法执法,规范文化执法行为。

  第三,实现文化法治,还须加强文化法治宣传。“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全民守法是法治的重要内容。全体社会民众的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活动,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石。长期以来,很多人存在一个误解,他们认为只有经济、社会等领域要强化法治意识,文化领域尤其是人们的社会价值观等思想领域不需要引入法治机制。这一观念不仅有悖于世界各国的法治实践,更有悖于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法治建设”的相关决议。在我国,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消费都在法治的调整范围之内,都需要受到法治的约束。我国要加强文化法治宣传,在全体社会民众与文化执法部门当中牢固树立文化法治理念。

  正如我国学者所言:“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在一起’,既考虑到了国家治理需要依赖制度这种根本的、稳定的和权威的工具,避免人的主观随意性;又考虑到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了也是一纸空文。”[4]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化治理现代化是其中组成部分之一。文化法治是推进文化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重要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增强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为我国文化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为我国文化法治的发展完善明确了具体方案。今后,我们还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抓紧文化立法工作、规范文化执法行为、增强全民守法意识,完善文化法治,推动文化治理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文化支撑。


  [ 参 考 文 献 ]

  [1]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742.

  [2]彭莹莹,燕继荣.从治理到国家治理:治理研究的中国化[J].治理研究,2018(2).

  [3]胡惠林.国家治理与文化治理能力建设研究笔谈[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8(2).

  [4]滕明政.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研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