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 会员登录
会员登录

会员账号:

登录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产业发展学术论文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内在逻辑、发展模式和机制创新
时间:2021-10-03 浏览:1961 来源:《图书馆建设》 作者:王星星*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内在逻辑、发展模式和机制创新
王星星*

摘 要: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是以读者为中心,从服务端和产业端展开,将效能作为评价标准,以实现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而在具体推进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中,必须立足于其自身的资源禀赋,找准“融合点”,形成馆藏资源、公共服务、规划设计和产业发展四种文旅融合模式。同时,还必须创新政府、公共图书馆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协同机制,构建宏观上的政府指引机制,微观上的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机制和区域联动机制,以及社会公众参与机制,以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内在逻辑;发展模式;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王星星 中南大学法学院文化法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法学。E-mail:1020037250@qq.com。


1  引言
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整合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则进一步提出“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党中央的上述英明决断,回应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时代课题,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通过中国知网输入“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已有相关文献达200多篇,主要从图书馆+景区的阅读推广[1]、公共图书馆旅游主题分馆[2]、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旅游开发[3]、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服务[4]、公共图书馆+民宿[5]、省级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公众形象感知与质量提升[6]、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模式和路径[7]、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知识产权保护[8]等多个视角展开研究,这无疑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事业的推进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指导。然而,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是理念融合、市场融合、事业融合、产业融合、职能融合等相互融合的复杂体,其遵循何种内在逻辑,发展模式包括哪些,需要建立何种机制,这是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必须回应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是公共图书馆赋予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因而以读者为中心的人本逻辑就是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必须遵循的根本逻辑。在此基础上,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还必须进一步推动“服务端”“产业端”和“效能端”之间的协同,促使治理效果、资本效应和评价反馈之间的相互衔接,以推动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1  以读者为中心的人本逻辑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一条将“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作为立法目的,这既是对我国《宪法》第22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图书馆事业”的立法遵循,又是贯彻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公共图书馆作为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提供借阅等相关服务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终身课堂,“人本化”是公共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印度图书馆学者阮冈纳赞提出“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到现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宏伟目标,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和担当中均体现了“读者至上”的人本主义思想[9]。文旅融合背景下,并不意味着公共图书馆将改变其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法律性质,进而成为一个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旅游机构。与之相反的是,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给读者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以充分保障读者的阅读权利。因此,从此种意义上来说,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事实上是“以读者为中心”理念的进一步延伸,公共图书馆不再只是为特定区域的读者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而是将作为“旅游者”的读者也纳入到当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之中,形成“市民读者+游客读者”的双读者体系,使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也可以享受文化盛宴,增强旅游者的文化认同。
2.2  以服务为中心的治理逻辑
公共图书馆“治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管制”,前者是指以服务为基本目的,以平等、协商、互动和博弈为基本手段;后者则是指以管制为基本目的,以政治和法律上的引导、控制和操纵为基本手段。[10]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条将公共图书馆定位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的重要任务”。由此观之,“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就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责,其中,“服务”对应的就是“治理”,因而,公共图书馆必须将以服务为中心的治理逻辑贯穿于公共图书馆治理的整个过程。国家推动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并非是要将公共图书馆“公益性的文化服务”变为“营利性的文化经营活动”,使之成为“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而是要通过与旅游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形成“全域服务”的基本理念。因此,公共图书馆在与旅游融合的过程中,应当与旅游“相得益彰”。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不仅应当致力于为游客提供图书借阅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还应当收集、整理并发布旅游相关信息,让游客感受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应当推进旅游公共服务和图书公共服务的有机衔接,让游客在旅游景区中感受“书香文化”,在公共图书馆中感受旅游目的地的“城市魅力”。同时,还必须全面提高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拓宽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的领域,创新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的方式,改善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的质量,以提供多层次、多样性、多元化的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
2.3  以产业为中心的资本逻辑
文化资本是交易系统能够赋予权力和地位所积累文化知识的一种社会关系,具体包括三种存在形式:一是具体的状态,表现为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形式;二是客观的状态,主要以文化商品的形式表现出来(譬如,图片、书籍等);三是体制的状态,即一种客观化的形式。[11]澳大利亚戴维·思罗斯比(David Throsby)进一步指出,文化资本实质上是以财富形式具体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具体包括“有形的文化资本”和“无形的文化资本”,前者存在于被赋予文化意义的文化遗址、艺术品等之中,后者包括与特定人群相关的想法、实践、信念、传统和价值。[12]我国公共图书馆既具有“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的基本职能,又承担了传承人类文明的重大使命,其拥有的馆藏文化资源及其建筑设计作为布尔迪厄所称的文化资本,通过对其进行旅游利用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将成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从此种意义上来说,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公共图书馆文化资本和旅游资源具体状态、客观状态和体制状态的有机整合,又使得公共图书馆馆藏文化资源通过产业化的方式实现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还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旅游商品的创意设计之中,进而使得公共图书馆中的“文化资源”得以“活态传承”,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2.4  以效能为中心的评价逻辑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指的就是公共图书馆充分利用其文献资源、馆舍设施、资金技术、专业人才等各种条件,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实施、资源组织和专业策划,为读者提供符合专业化、均等化等服务的程度。[13]我国《公共图书馆法》在第一条中规定“发挥公共图书馆功能”的同时,又在该法第八条中明确提出“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也就是说“效能”已经成为评价公共图书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标志,而推进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就是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重要方式。实际上,我国公共图书馆和旅游融合并非是“1+1=2”的简单粗浅式融合,而是“1+1>2”的高质量深度融合,是“宜融则融、能融进融”的全面融合。因此,“评价”公共图书馆和旅游是否实现“有质量、有品质”的融合,必须首先区分公共图书馆中的哪些要素“适宜”与旅游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适宜”和旅游融合的公共图书馆各要素效能能否在旅游活动中被充分发挥,其中,主要包括公共图书馆建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馆藏文献资源利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资源的旅游价值是否被充分运用。也就是说,针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政府和公共图书馆界必须联合建立一套以“文化效能、社会效能和经济效能”为中心的评价体系,通过“效能评估”检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是否有助于保障读者权益、提升服务水平和促进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根据评估结果适时改进相关举措。
3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
从理论上阐述清楚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内在逻辑后,还必须进一步明确的是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界限为何——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融合点”。事实上,公共图书馆与旅游分属于不同领域,两者既有各自的规律,又有相互间的共性。因此,在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总思路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可具体从“馆藏资源的基础性融合”“公共服务的嵌入性融合”“规划设计的特色性融合”和“产业发展的创新性融合”四个方面展开。
3.1  馆藏资源融合模式
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是推动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建立总量丰富、结构优良的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建立与各级公共图书馆功能任务相适应的多级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通过依托国家图书馆文献资源总库和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的建设,将省级和部分中心城市公共图书馆建成本地区的文献资源保障中心,加大基层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14]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二条第二款进而通过“列举+概况”的方式将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分为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缩微制品、数字资源等。由此观之,推进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与旅游融合,既是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其馆藏文献资源比较优势的过程,又是传统文献资源和数字文献资源全面融入旅游活动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具备馆藏资源数量优势的国家图书馆和省级公共图书馆可借助其文化资源的规模优势和旅游融合形成“规模竞争力”,进而有效吸引“游客”读者;而具备馆藏特色资源优势的基层图书馆或者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则可和旅游融合,为地区地方特色文化和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支撑,形成相应的比较竞争力。
实践中,国内外都尤为重视馆藏文献资源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美国国会图书馆借助于其收藏的来自世界190多个国家的丰富馆藏图书、手稿、影片等各种特色文献资源,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波士顿图书馆通过馆藏的莎士比亚等特色作品集,并借助于数字化技术推出特色珍藏,进而成为吸引游客前往波士顿旅游的关键要素[15]。我国国家图书馆作为中国馆藏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公共图书馆,积极推进研学旅游,其与北京海淀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合办的“文旅·融合·创新—首届海淀区研学旅游季”系列活动,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探索[16]。杭州图书馆通过打造茶文化主题馆,有力地展现了杭州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并将其融入杭州城市旅游发展之中,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之路[17]。南京市秦淮区图书馆依托其馆藏的地方文献资源,聚焦“秦淮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阅读+讲座+行走”等方式吸引游客,对馆藏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利用,让游客在旅游中感受秦淮文化的魅力[18]
3.2  公共服务融合模式
公共图书馆服务指的是由政府主导、公共图书馆实施、社会力量参与,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而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等服务,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是公共图书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要求。旅游公共服务则是政府或者社会组织提供的,不以营利为目的、能满足旅游者共同需求的、具有显著公共性的旅游产品或者旅游服务的总称,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19]。由此而言,公共图书馆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两者都是政府主导下且具有公益属性的公共服务,这也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能够实现融合发展的基础。具体来说,公共图书馆应当将其馆藏设施和所提供的公益性文化产品或者服务融入到旅游公共服务的各要素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公共文旅服务。
实践中,国内外都在积极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的融合发展。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专门为游客设计旅游观光线路,施瓦茨曼大厦之旅和尚博格之旅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两段旅程,前者主要带领游客参观借阅室、阅览室和展览室等与阅读相关的场所,后者则是带领游客参观世界黑人文化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等[20]。大英图书馆通过设计五条旅游线路,为各种各样的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线路一是参观书籍、手稿等文献之旅,线路二是了解大英图书馆的历史之旅,线路三专门为视障游客提供的音频之旅,线路四为集体、团队之旅,线路五是馆藏修复工作室之旅[21]。亚历山大图书馆则利用其馆藏资源打造亚历山大印象、永恒的雕塑、阿拉伯书法等几个常设展览,组织相关的书展、艺术展、研讨会、音乐会等活动,并根据读者兴趣建立特色文化展览,通过数字技术彰显埃及悠久的历史[22]。我国绍兴图书馆则以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为导向,组织开展“图书馆+旅游”活动,形成“走读人文绍兴”品牌活动;与国家典籍博物馆合作进行资源整合,推出“文献名邦,书香绍兴——越地历史文脉展。[23]此外,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还可以拓展到旅游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包括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权威信息,以提升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的质量。
3.3  规划设计融合模式
现代社会,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社会公众查询和借阅文献信息、开展阅读学习活动、进行公益性讲座、阅读推广、展览及培训的公共场所,还是人们重要的休闲和旅游目的地。同时,由于很多公共图书馆本身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选址又一般是综合特定行政区域范围内人口数量和分布、环境和交通等条件的结果,建筑设计往往独居特色,其本身和旅游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如何在全域旅游规划中对公共图书馆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成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重点之一。因而,从此种意义上来说,公共图书馆文旅的规划设计融合实际上指的就是公共图书馆本身的规划设计方案如何融入全域旅游规划设计之中的问题,具体包括已建成的公共图书馆如何纳入全域旅游规划设计之中和尚未建成的公共图书馆如何对其进行旅游定位,前者强调的是公共图书馆如何利用其已经具有的天然的文化优势、交通优势和人流优势吸引游客,后者则强调公共图书馆应当在建设规划初期就将其设计成为具有人文特色“景点”的公共文化设施。
实践中,公共图书馆在规划设计上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往往成为公共图书馆吸引游客的“闪光点”。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阿德蒙特修道院图书馆建筑,一改十八世纪修道院图书馆通用的棕褐色基调,对图书馆的装饰颜色、外观设计、艺术品摆设等进行了创新性的设计,因而成为世界各国游客慕名而去的景点。斯图加特市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则融入了后现代主义的人文精神,其建筑风格新颖,文化内涵深刻,获得了建筑界最高荣誉奖——普利兹克建筑奖。[24]我国1898年建立的北京大学图书馆、1907年建立的南京图书馆和1952年建立的上海图书馆,都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被纳入到旅游规划之中,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2017年新建成并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建成了一个巨型中厅,并赋予其“滨海之眼”和“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文化内涵,使得文化、美学和科技之间完美融合,也被誉为“中国最美图书馆”,美国《时代周刊》将其评为“2018年值得去的100个地方的榜首”,其本身也成为了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意象”[25]
3.4  产业发展融合模式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重要指示,作为馆藏古籍资源的公共图书馆就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此种变革表现在,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公共图书馆不仅需要承担起提供公共图书服务的基本职能,还必须担负起通过文创开发让古籍“活起来”的历史使命。此种变革背后的深刻意义绝非简单地重复此前“以文补文”的经济政策,而是建立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基础之上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核心的文化变革,其本质上是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文化自信的长远谋划。为此,原文化部(现为“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6〕36号)中明确提出:“图书馆等文化文物单位可依托其馆藏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广泛应用多种载体和表现形式,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促进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旅游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和服务的设计水平,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文化品位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就此而言,我国公共图书馆必须把握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脉搏,适应此种角色的改变,将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产品或服务的设计之中,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使得其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者或保存者转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利用者、创造者和传播者。
实践中,公共图书馆通过对其馆藏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开发,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美国国会图书馆依托其馆内文化资源,研发与原物文化内涵相关的书扇、耳环饰品、玩具等文创产品,其独特的设计使之成为诸多游客争相购买的文创产品[26]。英国国家图书馆依托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借助其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根据读者或者游客的需求开发具有英国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其中,“圣诞主题系列文创”“爱丽丝主题设计”等都受到了读者和游客的热捧[27]。澳大利亚国会图书馆更加注重将其历史文化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之中,其创作设计的老建筑明信片等创意产品成为游客寄送朋友的“珍贵礼物”[28]。2019年,我国国家图书馆在纪念110周年中开展了“新文创 新阅读”活动,通过对其馆藏《永乐大典》等古籍资源进行创意开发,展示了古籍之美和历史之美,吸引了大量包括游客在内的文化消费者[29];其推出“缥湘流彩”线装笔记本体验套装,成为读者和游客珍藏的“创意古籍”。湖南省图书馆以“讲好湖南故事”“讲好湘图故事”为抓手,不仅成功注册“难得湖图”文创商标,还开发了动漫形象“湘湘”和“图图”,创作设计了馆藏古旧字画高仿品、竹蜻蜓等玩具产品、室内挂件等生活装饰用品,以及漂亮书签、俏皮可爱的湘图学霸笔等学习用品系列,成为湖南文旅的“创意新地标”[30]
4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机制创新
在厘清公共图书馆与旅游在多大范围内融合后,紧接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适宜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又好又快”的融合——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如何实现机制上的创新。理论上,此种机制至少应由政府、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公众合作予以建设,其中,基于“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事业单位改革方针,政府、公共图书馆和社会公众应当分别发挥其相应的“指引功能”“具体治理功能”和“参与及监督功能”,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机制。
4.1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政府指引机制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而建设公共图书馆就成为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推进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作为政府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新举措,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无法脱离于政府而单独展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必须介入到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事业的微观层面,进而直接“接管”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事项,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施全面“管制”。事实上,相比于政府,公共图书馆对其自身资源与旅游融合的具体情况更为了解,也更具有专业性,因此,如何从微观上推进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交由公共图书馆自行决定更为妥当。政府更适合从中观和宏观上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提供“指引”,此种“指引”主要包括政府指导和政府引领,前者强调政府从中观层面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后者则要求政府从宏观层面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指明基本目标,以上两种机制实际上都强调政府不直接介入到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具体事务之中,因而可以和“政府的直接管制”相区分,也可称之为政府的一种“软性”管理机制。
当前,从我国现行《公共图书馆法》及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相关政策上看,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政府指引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政府的规划指引机制。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在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事项纳入进去,并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同时,政府的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充分考量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因素,并将其和旅游规划相衔接。其二,政府的管理指导机制。全国性或者地方性的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应当分别由文化和旅游部、地方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进行统一指导,与“吃、住、行、游、购、娱”相关的部门则必须在自身职责范围内负责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相关事项,并将公共图书馆文化融合事业的成效纳入政府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其三,政府的政策扶持机制。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经费投入,将其纳入本级政府预算,确保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事业能够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并拓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经费的来源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对积极参与公共图书馆文旅事业的机构和人员给予相应的行政奖励或者税收支持,同时发挥科技对公共图书馆文旅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4.2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法人治理机制
法人治理结构是利益关联方基于共同目标、共同参与治理而形成的组织框架和运行机制,其运行原理是将决策、执行和监督进行适当分离,使之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其组织框架通常包括理事会和管理层,前者负责制定宏观战略决策,后者负责具体实施[31]。早在2013年,《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中就提出:“以转换机制为手段,以增强活力为重点,以改善服务为宗旨,建立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二十三条进一步规定:“国家推动公共图书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吸收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和社会公众参与管理”。这一规范表明,法人治理是未来公共图书馆治理的基本方式。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治理作为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事项中的重要内容,也必须按照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管理,从而转变此前“行政官僚式”的治理机制,增强公共图书馆推进文旅融合事业的活力。同时通过引入增强决策科学性的专业力量和增强决策民主性的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理事会、管理层在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公共图书馆文旅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具体而言,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法人治理机制改革既要遵循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政策指引,又要充分考量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特殊性,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展开:其一,建立健全以理事会制度为核心的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决策监督机制。理事会一般由政府代表、公共图书馆代表、专业人士代表和社会公众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制定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重大业务等决策事项。同时,可在理事会下单独设立监事会,负责监督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中各理事的履职情况,并建立理事责任追究机制[32]。其二,完善以明确管理层职权为核心的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执行机制。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管理层作为理事会的执行机构,对理事会负责,按照理事会的决议独立自主地履行推进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具体事项的职责,并向理事会报告工作。管理层通常包括行政负责人和其他管理人,其中,行政负责人主要指的是公共图书馆馆长。其三,构建以公共图书馆章程为核心的文旅融合治理规范机制。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工作的推进必须在公共图书馆章程范围内展开,以推动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治理的规范化进程。
4.3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区域联动机制
全域旅游是为应对旅游有效供给不足、市场秩序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而提出,也是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的必然要求。公共图书馆作为旅游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其丰富的馆藏资源、特色的建筑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等元素,通过创意产品开发、组织研学旅游和会展、开展讲座等活动,将其嵌入到全域旅游网络之中,极大地增强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也使之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意象”[33]。从此种意义上来说,将公共图书馆纳入全域旅游之中,建立区域内和区域外相互协同的文旅融合区域联动机制,既是推进公共图书馆理念、职能、市场、产业、服务和交流的全面深入融合,又是解决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同质化严重、资源分布不均和规模效益不突出等问题的有效方案,还是拓宽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范围、打造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优质品牌、满足社会公众多层次和多样性的文旅需求的基本路径。
当下,我国旅游领域的“全域旅游”与公共图书馆领域中的“全域服务”已然形成了历史性的交汇,成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显著特征[34]。因而,推进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必须找准“全域旅游”和“全域服务”之间的连接点,并建立以下区域性的联动机制:其一,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省域内联动机制。公共图书馆既可以特定的城市为中心,加强城市区域范围内不同公共图书馆之间的联动,实现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和专业性公共图书馆在推进文旅融合事业中的良性互动;又可以省级公共图书馆为核心,通过建立“省市县”之间的公共图书馆联盟,加强省域内不同级别公共图书馆之间的文旅合作,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在推进文旅融合中的比较优势。其二,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省域间联动机制。公共图书馆既可以其所在的省域为中心点,发挥其与相关省市公共图书馆的文化特色优势,由近及远的推动公共图书馆文旅之间的省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又可在全国图书馆联盟、协会等行业组织的指引下,建立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和专业性图书馆之间的文旅合作机制,破除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区域障碍。
4.4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公众参与机制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人”上,因而,与社会力量“共建、共治和共享”就成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基本理念。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从多方面规定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参与”,在具体实践中,可将其和旅游规划充分融合。在共建上,《公共图书馆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鼓励社会力量自凑资金设立公共图书馆”,而社会力量在设立公共图书馆时,可和城市的旅游规划相衔接,使其本身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景点。在共治上,《公共图书馆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吸收社会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管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事项,社会公众可依法参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决策并对其进行监督。在共享上,《公共图书馆法》第二条将公共图书馆界定为“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其中,“公共”二字表明我国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公共文旅服务应由全民共享。总而言之,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事业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因而需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以促进其馆藏优秀文化资源通过旅游实现更好的传承、传播和共享。
实践中,社会公众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事业的参与并非是“碎片化”的参与,而是从规划设计、机制运行到服务供给的全方面参与。在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规划设计上,社会公众可对公共图书馆的规划选址、文旅融合路线、配套设施安排等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增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在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运行机制上,既要在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中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事业的程序和内容进行安排,又必要在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具体事项中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监督,还必须建立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文旅融合的合作机制。在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服务供给上,政府可适当采购社会力量出资设立的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文旅服务,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可为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活动提供服务支持,同时,还可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文旅服务的考核评价工作。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不仅仅是公共图书馆将馆藏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还是丰富社会公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更是丰富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推动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发展,不能简单地以“经济效益”为逻辑展开,必须将“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公共图书馆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将保护馆藏资源和履行公益服务作为前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35],对馆藏资源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利用,实现传承、传播、创新和共享的基本目标,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磊,周芸熠,尹士亮.图书馆+景区(公园):文旅融合背景下阅读推广的新模式[J/OL].图书馆建设:1-14[2021-04-3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31.G2.20210423.1454.006.html.
[2] 石璞,沈艾,王诺.打造展示文旅融合发展的“杭州窗口”——杭州图书馆主题分馆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1(04):25-31.
[3] 刘洋.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研究[J].图书馆,2021(02):22-28.
[4] 刘景会.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模式与路径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1,30(01):38-43.

[5] 陈锋平,朱建云.文旅融合新鉴:桐庐县“公共图书馆+民宿”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杂志,2020,39(03):107-112.

[6]许鑫.文旅融合:从“上海探索”到“中国经验”[J/OL].图书馆论坛:1[2021-05-10].  http: //kns.cnki.net /kcms/detail/44.1306.G2.20200515. 0847.  002.html.

[7] 康思本.图书馆文旅融合模式与路径系统研究[J].图书馆,2020(06):61-66.

[8] 高可淼.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发展方式研究及知识产权保护[J].图书馆建设,2020(S1):270-273.

[9] 张治理.论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人本化[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01):71-73.

[10] 黄颖,徐引篪.图书馆治理:概念及其涵义[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01):26-28.

[11] 布尔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M].杨亚平译.商务印书馆,2004:478-481.

[12] 戴维·思罗斯比.什么是文化资本?[J].潘飞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3):50-55.

[13] 邱冠华.公共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的途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04):14-24.

[14] 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公共发〔2013〕8号)[EB/OL].[2013-01-03].http://libdb.csu.edu.cn/rwt/BDFB/https/P75YPLURNN4XZZLYF3SX85B/law/adv.

[15] New York Public Library.SchomburgTours[EB/OL].[2019-08-06].https://www.nypl.org/ev

ents/tours/schomburg.

[16]国图启动首届海淀区研学旅游季系列活动[EB/OL].[2019-07-25].http: //culture. people. com. cn//B/nl/2018/0806/c1013-30211064.htm1.

[17] 应晖.基于主题馆建设模式的茶文献资源组织管理探析[J].图书馆杂志,2020(2):62-66

[18] [24]王婕好.可读可游,书香创新融人一座城[N].南京日报,2020-06-05(B4).

[19] 李爽.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特征与分类框架[J].理论参考,2012(9):36-38.

[20]NewYorkPublicLibrary.SchomburgTours[EB/OL].[2019-08-06].https://www.nypl.org/events/tours/schombur.

[21]  BritishLibrary.Freedom of Information[EB/OL].[2019-11-08]https://www.bl.uk/about-us/fr

eedom-of-information#.

[22] BIBLIOTHECA ALEXANDRINA.[EB/OL].[201911-06] .https ://www.bibalex. org/en/Proj ec

t/Details?DocumentID=211 &Keywords=.

[23] 孙文娉,陈雅.我国公共图书馆融合发展模式分析与服务效能提升策略研究——以绍兴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0(05):15-21.

[24] 梁文静.国外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研究及启示[D].2020年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5]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 滨海新区图书馆:做文旅融合的“网红”打卡地. [EB/OL].[2020-05-23].http://www.bhwh.gov.cn/home/content/detail/id/15300.html.

[26] LIBRARY OFCONGRESS.Guidelines&Tips[EB/OL].[2019-08-17].https://www.loc.gov/vis

   it/guidelines-and-tips/.

[27] 唐义,路伯言.国外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馆,2019(08):83-88.

[28]BOOkshop ANL.1000 Piece PuzzleLiffey Fa11s,Tasmania[EB/OL](2018-03-06).http://bookshop.nla.gov.au/book/1000-piece-puzzle-liffey-fallstasmania.do.

[29] 本报记者 王诗培;国图牵线各地图书馆合力打造文创产品[N].中国旅游报,2019.

[30]湖南图书馆. 刚刚,百年湘图发布了文创商标和动漫形象. [EB/OL].[2018-1-18].https://www.sohu.com/a/217438078_99985677

[31] 李国新.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现状·问题·前瞻[J].图书与情报,2014(02):1-6+9.

[32]冯佳,王珊珊.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试点实践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44(04):40-53.

[33]周淑云,卢思佳,冉从敬.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理论内涵、时代价值与发展路径[J/OL].图书情报工作:1-6[2021-04-30].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1.03.004.

[34] 王世伟.关于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考[J].图书馆,2019(2):1-6.

[35] 周刚志,王星星.论信息网络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合理使用权配置——以深圳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案为视角[J].图书馆建设,2021(02):83-88+97.


注:本文刊发于《图书馆建设》,如需援引,以期刊文本为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