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 会员登录
会员登录

会员账号:

登录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学术活动文化学术活动
【开学寄语】周刚志|大学的“真相”:“坏消息”与“好消息”
时间:2016-09-04 浏览:789 来源:文化法治前沿 作者:周刚志

        (本文系中南大学法学院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非常荣幸接到学院邀请,在这里作为教师代表,跟各位新同学谈谈我对于大学的体会。从1994年考上大学,我在大学里面已经待了22年。作为一位老大学生,我想告诉各位新同学,我所看到的大学的“真相”。对于同学们来说,其中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不知道各位同学想先听“好消息”呢,还是先听“坏消息”?(同学们要求先讲坏消息)好吧,我先讲“坏消息”吧。

“坏消息”主要有三个,都与你们读大学的理想相关。

第一,读大学不一定能够当大官。中国人比较看重高考,多多少少与传统的科举考试有一定关系。中国古代的书生一旦通过科举考试,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你们考上大学,尤其是湖南省的第一名牌大学中南大学,你们刚刚经历了类似的感觉。很多父老乡亲都会对你们抱有厚望。但是很遗憾,恐怕你要让他们失望了:你们将来还要通过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才能担任法官、检察官,而且一般是从基层做起,不仅不能像古代的状元、进士一样马上担任朝廷重臣,恐怕连个乡镇长也干不了。

第二,读大学不一定能够发大财。最近有一位叫俞凌雄的企业家,他在网上有一段励志的视频非常火爆,据说播放次数已经过亿。在这段视频里面,俞凌雄先生公开表达了他对大学的鄙视,他说如果他念了大学,他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照这个逻辑,念大学必须发大财,否则就没有意义。“读书发财”这个观念可能是那个签署了宋辽澶渊之盟的宋朝皇帝,也就是宋真宗赵恒所误导的。他写了一篇《劝学文》,里面采用了赤裸裸的诱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是我很遗憾的告诉各位,学了法律这个专业,除了当律师可能会赚到钱之外,法官、检察官都赚不了多少钱;如果赚了很多钱,纪委可能就要找上门。俞凌雄先生演讲时,很多在场听众都流下了热泪。我想提醒那些经常饱含热泪的听众啊,你们需要了解: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机构,不以培养学生赚钱的能力为目标。先赚一个亿,从来都是王健林先生们的小目标,而不是大学教育的小目标,更不是大学教育的大目标。

第三,读大学不一定能够当大师。岳南在《陈寅恪与傅斯年》里面说了一句话“大师之后再无大师”,后来被演变为“民国之后无大师”。好吧,我们先看看公认的民国大师陈寅恪先生是什么样子的。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这样介绍他:“先生记忆力极强,据各家所记,除英、德、法、日等国语文外,遍习梵文及巴利、希腊、拉丁、波斯、土耳其、蒙、藏、满文,有些或且甚精。”陈寅恪先生记忆力这么好,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什么呢?考据,甚至他在晚年失明后,还在助手的帮助下,写了一些两晋至隋唐史的考据文章。试想下,陈寅恪先生在日本留学3年,在欧洲留学5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3年后再到柏林大学留学,花费了十多年时间,没有拿到一个学位,照样被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聘请为教授。以陈寅恪先生这种很有钱、很有时间、很有家学渊源、很有记忆力的大师为标杆,各位同学要再想成为大师,实在太难!这是我想告诉你们的第三个坏消息。

看来同学们都很沮丧。现在我要告诉各位同学三个关于大学的好消息,那就是读大学可以有什么?

第一,读大学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你们成长到现在,我想不会再仅仅是迷惑于“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之类的问题。宇宙如何起源?人类如何产生?社会怎样构成?政府如何运转?财富如何积累?案件如何判决?等等;或者一个更豪气的问题:中国向何处去?人类发展到今天,积累了瀚如烟海的宝贵知识,对于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你们都可以在大学里面寻找答案。有意思的是,在这样一个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年代,原来那些学术大师所拥有的惊人的记忆力,反而可能变得不那么重要。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在《晚清七十年》这本书的“序言”中这样评价胡适先生:“昔年每劝胡适之先生不应再搞他的《水经注》。原意是胡师今世之大思想家也,恶可因噎废食,沉迷于考据训诂之小道哉?然久有考据之‘癖’的胡老师听不进去也。孰知进入今日的计算机时代,考据训诂真已成为工匠小技哉,适之先生二十年之功,今后如以计算机检索之,数星期之事耳。浪费了胡适二十年的光阴,我们的民族如何浪费得起?”在这个计算机检索能力极强的时代,除非是为了应付司法考试,背诵法条等任务,实在不应该浪费我们民族的智慧。你的时间需要花在那些能够满足你的好奇心的事情上面——你们掌握了检索技能之后,无需走出国门,就可以通过图书馆、通过数据库,轻松地找到你们的前辈梦寐以求的、极为详尽的中外文资料。这样,那些浪费其他人生命和时间的电脑与网络,你们却可以借此极大地扩张你们的知识边界,让这个时代成为不再需要大师的时代。你们,就像闯进了菜园子的“小牛”,尽情地享用大学里面的饕餮盛宴。你吃掉的菜叶不会消失,还会变得更长;而你们就在不经意间成长为大学的“大牛”。

第二,读大学可以帮助你明辨是非。在这个“低头族”随处可见的“知识碎片化时代”,人们习惯于寻找那些骇人听闻的八卦消息,却没有能力判断其真伪。但是,在大学的课堂上,尤其在法学院的课堂上,老师们会教给你们明辨是非的方法:信息的来源何在?有何证据证明?证据的证明力强度如何?人们对于事件发生过程的猜想是否合乎逻辑规则和经验法则?事件处理的方式是否于法有据?学术训练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信息采集、真伪判断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当你们受到了严格的学术训练和写作训练之后,就不会再“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你们会以一种冷峻、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那些诸如“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之类的华丽言辞,眼中不会再随性地流下泪水,成功的道路自然会在你们脚下蔓延。大学课堂上那些看起来与金钱毫无关联的学问,却可能帮助你们在无意中创造巨大的财富。譬如乔布斯在大学里面选修的书法课,无意中帮他形成了苹果手机界面的创意。大学从不刻意培养富豪,但是时时都会有富豪在大学产生或者在大学孕育。真正的大学从来不会刻意去培养学生赚钱的能力,因为财富永远只是大学知识生产的副产品!

第三,读大学可以让你加入一个成长团队。人才的成长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尖端人才不是一个一个冒头,往往是成群成群涌现,譬如中国的黄埔军校、西南联大,等等,都曾经呈现过这个群星灿烂的盛况。对于这种现象,人们常常将它庸俗地归结为“关系”,或者用一个很时髦的概念,“人脉”。但是,我更愿意将它归结为“成长团队”。人类个体需要从伙伴身上寻找智慧的火花,才能确保自己智慧的火焰不会熄灭;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他不仅会产生对于这个团队的信任感、依赖感,也会逐渐拥有伴随团队成长的责任感和担当感。大学没有设置总统专业或者总理专业,真正的大学也从不以培养大官为目的,但是培养领袖人才从来都是精英大学的职责。恭喜你们,你们考上了大学,大学就是这样一个共同成长的团队。你在大学与老师、同学共同成长,相互支持,这个成长的团队将伴随你们的一生,成为你前进过程中永远支持你的坚强后盾。

最后,我要告诉各位一个亦好亦坏的消息:高中老师告诉你们,“大学学习就可以轻松点”。这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今后你需要付出更大强度的努力,才能证明你的法学学士头衔,绝不是浪得虚名!谢谢各位,祝各位今后学习愉快!生活愉快。




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

来源/文化法治前沿

    主编/周刚志

    策划/陈云良

    编辑/刘佳威

   【文化、法治】

微信公众号/whfzhqy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