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 会员登录
会员登录

会员账号:

登录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产业发展学术论文
见证中国文化法学的“首航”
时间:2021-12-08 浏览:2427 来源:含月轩 作者:刘佳威

见证中国文化法学的“首航”

刘佳威

    翻开记忆的篇章,往事仍历历在目。参与文化法学学科建设是我在中南大学求学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有幸见证了中南大学文化法学科的“首航”,也见证了中国首个文化法学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诞生的过程。今天看到母校文化法学蓬勃发展的态势,想到我也曾经为之努力工作,内心充满喜悦。

一、参与“文化法研究”的前期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法治建设成为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尤其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及文化生活需求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都需要文化法治提供保障。为此,文化法学的理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周刚志教授是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业导师。周老师在2012年就参与了《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专家建议稿草案)》的起草工作,而后在2014年、2015年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化法律体系及其实施机制研究”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国家文化法制体系研究”。以这两个课题为依托,周老师带领我们大量收集和阅读相关资料,并开展实地调研。在这个过程中,我负责编写课题研究动态、会议简报等编辑工作。工作伊始,我们感到非常迷茫,不知道如何着手开展研究?文化法学并非传统法学学科,研究资料零散分布,可参考的理论著述相对较少。尽管如此,周老师在当时就富有前瞻性地判断,文化法学研究在我国是一片亟待深耕的“沃土”。周老师带领我们系统梳理我国现行文化法律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重点整理“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遗产保护法”、“公共文化服务法”等相关内容。那段时间周老师总是感叹“时间不够用”:“我们需要阅读和消化的文献资料总是太多太多,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太多太多。”

二、见证“文化法学科”的隆重诞生

    鉴于大众使用微信进行阅读的习惯,周老师决定创建一个专门的文化法公众号作为宣传推广平台,“文化法治前沿”(后因故更名为“含月轩”)应运而生。“引介域外文化法制,致力文化法学研究,推动中国文化法治”,是我们创建这个公众号的初心。最先负责维护微信公众号的是谈文栋同学,他思维敏捷、积极活跃,为“文化法治前沿”公众号的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文化法暑期班期间曾担任班长,后赴中国政法大学深造。为了深入推进文化法理论研究工作,经过长期的酝酿和准备,周老师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文化法研究机构。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之下,2016年4月2日“中国首个文化法研究中心在中南大学成立”。研究中心的成立,尤其得到了时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的关心和指导,时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主任朱兵更是亲自参与这一盛事,并给予鼎力支持。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仅为我国文化法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也为文化法学人提供了一个“家”。研究中心成立过程中,时任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蒋建湘教授和时任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陈云良教授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研究中心成立以后,周老师迅速组建研究团队开展“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文本研究等相关工作,引起了时任文化部部长雒树刚等领导的关注。以此为契机,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迅速进入文化立法研究的“前沿阵地”,开启了为党和国家立法等相关决策服务的智库建设进程。

    2016年暑假,中南大学法学院、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承办“文化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暑期研讨班,围绕相关主题开展课堂和课外实践教学。暑期班事务负责人易玲老师认真负责,从课程安排到食宿生活,事无巨细,妥当熨帖,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誉。

    在领导和学界前辈的亲切关心和指导下,通过研究中心同仁的不懈努力,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在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学界的关注和认可。周老师在暑期班上寄语所有学员:“这是一片充满希望、充满荣光的法学领域,文化法学从这里首航!”。

三、期待“文化法理论”的美好未来

    2016年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成立以后,随即组织了一系列会议。“中国文化宪法及文化法律体系理论研讨会”、“文化产业促进法的财税金融保障机制理论研讨会”、“文化产业促进法立法比较座谈会”、“文化强国论坛”等会议相继召开,法学界掀起了一股文化法研究热潮。在会议筹备和组织过程中,周老师要求我们尊重每一位与会代表,不论其是否在会议特邀代表之列。周老师提出要将“文化强国论坛”打造成一个年度会议品牌,争取让更多文化法学界的同行共襄盛举,让更多人参与到中国文化法治理论探讨的进程之中。

    中南大学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在成立当年度就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2016-2018年度),2017年进入中国“高校智库前一百强”。研究中心成功入选首批来源智库时,我们都非常激动,周老师告诫我们戒骄戒躁、脚踏实地持续推进智库建设工作。2017年中南大学法学院设立文化法学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这是中国国内高校首创。文化法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的设立,其意义不仅在于中南大学法学院多了一个学科点,更重要的是文化法学人才培养终于有了自己的“摇篮”。

    我在中南大学见证了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成立与快速发展。尽管我所承担的工作或许微不足道,但我有幸参与这一过程,感到非常自豪。我依然会继续关注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的成长,期待中国的文化法学科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


(刘佳威同学是中南大学法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也是中南大学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的首任学生助理,现任职于湖南道宽律师事务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