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 会员登录
会员登录

会员账号:

登录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学术活动文化学术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法律保护理论研讨会”第一单元(二)
时间:2017-05-07 浏览:676 来源: 作者:


文化法前沿理论专栏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法律保护理论研讨会”系列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和发展”

之一

周继坚教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非常感谢周刚志教授的邀请,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来到中南大学,也是来到家乡,参加本次论坛。我的大学时光就是在岳麓山下度过的,巍巍岳麓山、汤汤湘江水,留给我最美好的人生记忆,也在我身上打下了深刻的湖湘文化烙印。文化是人类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滋润,人类的心灵将无处安放。习近平总书记说,“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作为一个远离故乡的人、一个游子,我始终在反思湖湘文化如何铸就了我的性格、品格和人格。近代以来,湖湘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高地。“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经世致用的理念、实事求是的思想,“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实干精神,深刻改变了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我们这样一个民族。我至今记得,岳麓书院大成殿前有一对石狮子,这两头狮子分别雕刻于明清两代,初看上去大体一样,仔细去看,就会发现两者工艺上的不同。明代石狮线条简洁刚劲,清代石狮则线条柔美细腻。这就是文化的不同。我是做媒体工作的,具体讲是做新媒体的。对于文化研究,我只在研究生的阶段研究过文化哲学,对文化的认识还很粗浅。那么我就从新媒体的角度,谈谈新媒体如何在文化传承中发挥作用吧。


  一、从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到文化自信

首先,我国正在从文化自觉、文化自强走向文化自信。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中,就把中华文明列为当今世界主要的七种文明之一。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军事等综合国力的增强,政治制度优越性的显现,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彰显。坚守我们的文化,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强,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认同,将使我们从根本上弄清楚“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基本问题。


    文化是多变的,也是难以改变的。一方面,我们看到,美国通过“三片”(也就是芯片、大片、薯片)强势传播美国文明,而那些穿着牛仔裤、喝着可口可乐的中东青年,却毫不犹豫地发动针对美国的袭击。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在这个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华民族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的“和而不同”理念,日渐赢得了更多国家和民族的认可。其次,新媒体不光是新闻传播载体,也是文化传播载体。过去我们认为,媒体的主要职责是传播新闻,也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到了新媒体时代,随着网站、客户端等新媒体终端涌现,微信、微博等社交化平台的普及,传播的内容越来越不局限于新闻本身。我们看到,很多旧闻、甚至是演绎作品,都在赢得自己的受众、实现自身的价值,一切有传播价值的内容,都成为新媒体的传播内容。


    在新媒体实践中,“鸡汤文”“科普文”等非新闻内容同样获得了热烈的欢迎,特别是文化内容的传播,更是占据了很高的比重。某种程度上讲,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壮大,巩固和壮大了优秀文化的传播阵地,营造了人类在互联网时代共同的“精神家园”,有了新兴媒体的助阵,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如虎添翼”。


此外,发展新媒体就是要争夺年轻受众、争夺未来,文化传承的使命同样如此。随着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网民正在加速向移动互联网转移,传统的报纸、电视台、广播传播力和影响力受到严峻挑战,广告和受众都面临严重下滑的趋势。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7.31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6.95亿,占比95%以上。特别是90后、00后等“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与传统媒体的距离更加遥远。


在严峻挑战面前,广大新闻媒体也在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这一宏大战略的背后,其实就是在争取年轻人,争取年轻人就是在争取未来。同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也在于争取年轻受众,营造共同的精神家园。

 

二、如何通过新兴媒体强化优秀文化传承

    新媒体传承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新媒体越来越成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那么,如何通过新兴媒体来强化优秀文化传承呢?


    第一、通过加强议题设置来强化文化话语权。据统计,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了1.76亿,微信用户数量更达到5亿。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播,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也绕不过去的阵地。现在社会热点是社交媒体设置话题,主流媒体跟进,显示“话题抢夺”已经成为左右舆论走向的关键因素。

    新媒体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更多的是通过争夺议题设置的主动权。新媒体时代,“意见领袖”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和群众进行交流,公众人物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推向顶峰,主流媒体如果不努力创新,将面临在网络舆论场的影响力引导力被“边缘化”、“弱化”的挑战。


    第二、通过加强自主终端建设,打造立体传播格局。新媒体终端,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平台,和广大新闻媒体建立的数以万计的资讯客户端,这些终端直接接触网民用户。如果说,过去资讯产品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网民对于产品的选择,不光是酒要还好,还得在最便利、最显眼的地方看到。

    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面对“信息的海洋”,人们往往无所适从,最有效到达受众眼前的,才能产生效果。所以,新媒体要传承优秀文化,首先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终端平台,通过凝聚庞大的用户群体,为优化文化的传承打造坚实的基础和有效的渠道。


第三、通过强化创新、改变话风,以丰富的创意产品赢得受众。一个平台能不能成功,最终要看年轻网民群体是否爱看,是否能够从新媒体传播文化的过程中获得需要的信息。纵观人类媒体发展史,从口口相传、纸质媒体、广电媒体,再到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信息的传递越来越直观、越来越注重体验和交互性。

 新媒体具有强交互性,能够使亿万网民用户同一个虚拟空间进行互动交流,数字技术、触摸屏、全息影像打破了时间界限,延伸了空间维度,使文化传播渠道更为广阔。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学会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和他们在“一个频道说话”,这样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文化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特点,在新媒体话语体系中,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抛砖引玉,供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录音整理:王星星,朱昶,杨振来,刘霜,金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