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 会员登录
会员登录

会员账号:

登录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研究
2016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面面观
时间:2017-02-03 浏览:1701 来源:言之有范 作者:高飞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规模化、产业垂直细分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在促进产业集聚产生规模效益的同时,对国家和城市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文化相关政策相继发布,如《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印发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引导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向“高、精、尖”产业方向发展,促进着园区内企业与“互联网+”“文化+”形成新业态,构建着园区与金融资本的多渠道合作,带动着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并为文化创意园区“走出去”提供了渠道及政策。

本文通过回顾2016年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园区发展状况,思考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遇到的挑战,对园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判,以期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宏观的图景与建议。


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园区集聚效应显现

 

据统计,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发展,到2002年末建成48个,2012年达到1457个,2014年达到3500个。2015年工信部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园区打破自身藩篱向产业集群、集聚区方向发展,数量整体回落,全国正常运作的园区在2047个左右。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目前全国文化产业园区超过2500家,其中国家已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超过350个。

 

 

2016年《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发布,数字创意产业作为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成为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园区重点布局方向之一。VR技术、3D打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业态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朝着“高、精、尖”产业布局,逐步实现转型升级;2016年12月五部委印发《“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对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业态支撑体系,促进“互联网+” “文化+”与园区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推动作用;2016年4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的通知》,对于促进文化产业在资产评估、文化创意产业园在融资、产权置换等方面提供了指向。


2016年11月,财政部文化司成立,从文化司的职能范围看,主要是布局大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强调依据金融支持促使文化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动力。2016年12月30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方式,通过对老旧厂房、设备等依法改造,鼓励利用工业博物馆、工业遗址、产业园区及现代工厂等资源,推动工业文化与数字媒体、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新领域的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工业创意园区。2016年《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这对拓展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渠道,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在“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新常态下,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为文化企业创新、理性、提质、增效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政策红利催生的产业集聚效应等将在2017年不断显现。

 

二、融合发展带动业态创新,产业升级促进园区转型


1.“科技+”园区,提升产业科技效应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规模化、产业垂直细分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在促进产业集聚产生规模效益的同时,对国家和城市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文化相关政策相继发布,如《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印发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等引导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向“高、精、尖”产业方向发展,促进着园区内企业与“互联网+”“文化+”形成新业态,构建着园区与金融资本的多渠道合作,带动着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并为文化创意园区“走出去”提供了渠道及政策。

本文通过回顾2016年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园区发展状况,思考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遇到的挑战,对园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判,以期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宏观的图景与建议。


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园区集聚效应显现

 

据统计,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发展,到2002年末建成48个,2012年达到1457个,2014年达到3500个。2015年工信部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园区打破自身藩篱向产业集群、集聚区方向发展,数量整体回落,全国正常运作的园区在2047个左右。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目前全国文化产业园区超过2500家,其中国家已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超过350个。

 

 

2016年《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发布,数字创意产业作为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成为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园区重点布局方向之一。VR技术、3D打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业态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朝着“高、精、尖”产业布局,逐步实现转型升级;2016年12月五部委印发《“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对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业态支撑体系,促进“互联网+” “文化+”与园区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推动作用;2016年4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的通知》,对于促进文化产业在资产评估、文化创意产业园在融资、产权置换等方面提供了指向。


2016年11月,财政部文化司成立,从文化司的职能范围看,主要是布局大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强调依据金融支持促使文化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动力。2016年12月30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方式,通过对老旧厂房、设备等依法改造,鼓励利用工业博物馆、工业遗址、产业园区及现代工厂等资源,推动工业文化与数字媒体、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新领域的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工业创意园区。2016年《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这对拓展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渠道,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在“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新常态下,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为文化企业创新、理性、提质、增效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政策红利催生的产业集聚效应等将在2017年不断显现。

 

二、融合发展带动业态创新,产业升级促进园区转型


1.“科技+”园区,提升产业科技效应



 

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最新科技成果,实现与新媒体、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培育动漫游戏、3D打印、移动多媒体、网络电视、虚拟会展、艺术品网络交易等文化科技新业态,开发文化科技融合衍生产品和服务,完善产业园区产业链条,构建文化科技融合承载体系,转型升级为文化科技园、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并搭建各类文化科技服务平台,提供专业服务。

 

2.“金融+”园区,促进文化资本创新


 

随着园区的孵化及投融资平台的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2016年度不断探索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促进银企对接;建设数字创意、软件等领域无形资产确权、评估、质押、流转体系,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供应链融资、科技保险等金融产品创新;引导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撑平台。园区积极发展担保、众筹等新产品、新模式,支持文化企业采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债券等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支持文化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资本的融合也不断促进园区文化企业的转型升级。

 

 

3.“互联网+”园区,新业态孵化加速



2016年是中国“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形成新业态、新动力的一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用互联网打造文化创意生态系统,整合创意、硬件、软件、资本等要素,实现了文化生产力的提速换挡。园区利用互联网整合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平台经济,引导移动支付、个性化定制等新的消费潮流,鼓励园区内企业通过互联网众筹等模式进行创新,支撑艺术创作、影视制作等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园区通过数字化平台为企业和用户提供精准信息服务,提升智慧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园区通过依托互联网,采用授权代理、独立运营、联合运营等形式,把在地研发和跨境服务结合起来,形成园区辐射力,促进园区对外文化贸易创新发展。

 

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未来发展趋势

 

1.由传统孵化向知识产权型发展


 

 

国务院于2017年1月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的战略机遇期。知识产权作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更加突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将积极构建文化企业服务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推进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开发知识产权投贷、投保、投债联动等新产品,探索知识产权股权化、证券化的道路。推进园区文化企业综合运用专利、版权、商标等知识产权手段打造自有品牌。

 

2.由创意型向智慧型发展



 

产业集聚沿着资源集聚区(简单扎堆)——生产集聚区(分工系统)——科技集聚区(创新系统)—— 创意集聚区 (创意系统)——智慧集聚区 (智能系统)的方向不断演进升级。2016年12月20日,《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标准》出台,“智慧产业园”就可成为最佳载体。通过充分利用新兴信息技术产业、互联网+产业、智慧物流、网络硬件等产业实现园区由创意型向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协同化、生态化发展。通过提高产业集群信息化水平,建设智慧园区集群。


3. 由创意营造转为情怀培植



 

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798”等注重对产业园区内的基础设施进行文化创意营造,以郎园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注重文化生态的涵养作用,它以“创意办公+体验式商业+艺展中心+设计型餐厅”为主要业态,涵盖兰境艺术中心、LCD设计实验室、“文创猫”、“人民智造”、郎园果壳空间等5个方向的“孵化器+创客空间”;充分利用小剧场、文化演出、创业沙龙等形式,实现园区文化创造活力的不断发展;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社群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品牌活动“郎园文化节”。同时,情怀培植还涉及到周边的社区营造,如成都的东郊记忆、台湾的华山1914等园区,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情怀培植是更加关注园区内企业员工的内心实际需求,体现了园区以人文本的发展趋势。

 

4.由国内集聚向国际协同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依托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因业布局、因时施策,形成点面结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调共享的战略性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的格局。许多国际合作承载区也将会不断涌现,促进不同文化创意园区良性互动。比如以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建设双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合作园区,龙头企业也将到海外建设境外合作园区。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将促使实体文化产业集群(园区)在实体基础上打造无界域、国际化的虚拟文化产业集群(园区),建设数字化的网上市场和交易平台,构建“虚拟文化产业园区”或“文化创意信息数字交易港”,将是未来文化产业集聚(园区)发展的高级形式和新模式。

 


 

上一篇:看两会|故宫院长的16份提案引关注,还有委员呼吁:通过减税让文物不再“流浪”
下一篇:一文了解国家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所有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