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 会员登录
会员登录

会员账号:

登录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规范性文件
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时间:2017-01-08 浏览:665 来源: 作者:

         丹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丹政发〔2014〕3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丹东市人民政府

  2014年12月8日

  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

  融合发展行动计划

  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客观要求,是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和企业竞争力、建设“大气秀美新丹东”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辽政发〔2014〕2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纲领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引擎,以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和创新型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以创新融合为发展主线,以提高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水平为目标,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供服务。

  (二)行动目标。

  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我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更加明显,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建立。培养引进一批文化创意高端人才,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意设计企业和专门机构,建成一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创意设计服务平台。使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行业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市文化产业增长平均值,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制造业设计创新能力。

  加强工业设计、文化装备制造等领域技术攻关。加快工业设计高端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强化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工业设计的先导作用,基本建立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加快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装备设计能力;发展纺织服装设计产业;发展工艺美术业;提升软件开发应用水平。

  (二)推动数字内容产业发展。

  1.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影响力较强的动漫游戏企业,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化的动漫形象品牌。支持动漫企业原创动漫产品制作和生产,开展地产建筑动画、工业机械动画等业务,拓展动漫游戏设计在制造业等多领域的集成应用。

  2.整合北方广电、有线电视台、联通、电信、移动等全市广播电视网络资源,加快高清网络双向数字化改造,完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交互式网络电视等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广播电视、固定和移动通讯、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运用互联网、手机终端等数字技术,建设现代视听传媒,打造“视听丹东”品牌。发展车载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手机电视、电子杂志等新媒体,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

  3.依托东港数字印刷产业园,加快包装、装潢、印刷为核心的产业基地建设。加快以纳米材料以及纳米制版机等为主要内容的印刷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印刷复制加工向综合创意和设计服务转变。

  (三)改善人居质量环境。

  1.推进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绿地、水系等专项规划编制和重点区域城市设计,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引进国内外资本和优秀规划设计团队,提高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水平,提升文化品位。

  2.注重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科学整合资源,搞好文化遗址的保护性开发。突出城市建设设计和景观风貌规划的地域特色,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完善建筑、城市设计、城乡规划等设计方案竞选制度。

  (四)提升演艺出版影视创意设计水平。

  1.发挥创意园区、美术会展、艺术品经营的推动作用,开发具有丹东地域特色的原创艺术作品。提高舞美设计、舞台创意水平,丰富舞台艺术形式,打造体现时代气息、富有艺术内涵、展现丹东特色的演艺精品力作。进一步扶持演艺企业创作生产,增强面向市场服务群众的能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培育地方民俗品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传统技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水平。

  2.挖掘我市出版单位和出版资源潜力,提高丹东图书、报纸、期刊以及数字媒体的创意设计能力。加快全市新华书店改制,推进民营书业发展。

  3.依托创意创新能力强、制作技术先进的影视制作企业,推出一批知名品牌节目、栏目,创作生产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影视剧作品,推进广播影视节目创新。围绕打造“视听丹东”品牌,促进影视、广播电视节目、影视制作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满足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内容的需求。重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发展壮大影视产业,加快县级数字影院建设,实现县级城市数字院线全覆盖。

  (五)促进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小镇和国家A级旅游景区。重点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园区、休闲农庄、特色农家乐、精品采摘园,推进多个沟域、乡村旅游设施建设,并深度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形成具有本地浓郁民族特色文化品牌。依据专项规划包装旅游项目,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推动沟域、乡村、温泉旅游及“三岸”旅游健康发展。开发边境风情旅游度假区,加快休闲观光湿地、珍禽景观和科普教育、乡土体验等配套设施建设。

  (六)推进创意设计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到2020年,全市创建1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休闲农庄旅游星级企业。规划1–2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技术认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检测体系。培育省内名优特及有地理标识的农产品品牌,建立可追溯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

  (七)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

  加大亲民、便民、利民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完善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围绕体育艺术、体育健身、体育养生、体育竞技等体育产业,深度开发体育经济,丰富节庆活动体育展演与体育艺术内容。创意策划影响力大、参与度高的精品赛事,推动体育竞赛、表演和全民健身产业全面发展。鼓励发展体育中介服务组织、体育明星经纪人事业,以赛事组织、节庆表演、体育健身、体育旅游、场馆运营、技术培训、信息咨询、中介服务、体育保险等为重点,逐步扩大体育服务规模。推动与体育赛事相关版权开发与保护。探索建立与体育赛事相关的版权交易平台。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促进体育衍生品创意和设计开发。

  (八)加快区域文化和科技融合。

  加强动漫游戏、影视产业、网络文化等领域技术攻关。强化数字技术、软件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支撑作用,支持科技文化融合重大技术和产品研发,提升关键设备和集成系统的科技创新水平。

  (九)大力发展广告会展业。

  1.鼓励广告创意设计、印刷设计、平面设计、媒体广告策划与投放设计等,搭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广告创意设计平台,推动广告创意设计的自主创新。建立广告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扶持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先进技术、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广告设计企业做强、做大、做精、做专,提高广告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广告企业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提升广告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元素和文化内涵,为塑造“丹东品牌”服务。

  2.完善会展场馆服务功能,提升会展能力和档次。加快推进丹东新城区展馆建设,充分发挥凤城市文化会展中心服务功能,促进东港、宽甸展馆建设规划。壮大自主品牌展会,以中朝经贸文化博览会、中国(丹东)国际仪器仪表博览会为主,结合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河口桃花节、东港观鸟节、东港海鲜节、大孤山庙会、凤凰山庙会等,培育一批特色展会,做大一批房地产、汽车、家居装修等消费类会展。

  三、政策措施

  (一)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优势,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知识产权开发、运用和保护。强化知识产权监督执法,加大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维权援助机制。鼓励创意产品申请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设立数字著作权登记中心,鼓励创意企业登记著作权。加强文化创意企业商标的有效运用和保护,完善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建立专利优先审查通道和软件著作权快速登记通道,健全便捷高效的商标注册审查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分红等形式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快企业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知识产权合理有效流通。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特色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的技术、产品和企业。

  (二)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地方财政支持。

  1.落实国家和省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所得税额时扣除。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创意和设计费用,执行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落实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有关政策,对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对国家重点鼓励的创意和设计产品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等政策。

  2.增加市本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支持文化创意园区、创意设计服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创意设计产品开发和成果应用转化以及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需求的设计应用研究。对企业技术中心的工业设计研发项目在技术中心专项资金支持上给予重点倾斜;对企业引进的工业设计技术在市引进海外先进适用技术专项资金支持上给予重点倾斜。对创意企业申请专利的费用,可从专利申请资助资金中给予支持;对属于创意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作品著作权登记,政府给予资助。对符合国家、省和我市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有市场前景并有望形成产业的创意类专利技术转化项目给予支持。实行优秀专利技术奖励政策,对获得中国和省级专利奖项的文化创意产品给予奖励。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文化创意中小企业扩大授信额度;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在“新三板”和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开展股权、债券和其他权益类产品等融资交易。支持高成长的文化创意企业通过公司债、企业债、集合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强化保险服务,发展小微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保单质押贷款等业务,解决文化创意企业资金周转需求。

  (四)加强创意人才队伍建设。

  1.推广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文化创意人才。鼓励相关行业和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与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与创意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模式改革,培养一批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相关专业发展,设立一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专业,组织成立机械、设计、美术等3个中职专业类指导委员会,指导相关专业学科加快发展。每年实施2–3个左右重点专业、中职学生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和精品开放课程等质量工程项目,研究制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分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按计划开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专业综合评价。

  2.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等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打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体制壁垒,有效汇集创新资源和要素,转变高校创新模式,配合完成到2017年组建20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使其成为我省文化创意发展领域的重要支撑的任务。

  3.加强领军人才、重点领域专门人才、高技能国际化人才培养。选拨优秀人才进行国际化培养,鼓励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文化创意人才的国际交流,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意人才。完善政府奖励、用人单位奖励和社会奖励互为补充的多层次创意和设计人才奖励体系。加大对创意设计人才创新研发活动的扶持力度。鼓励举办国际化、专业化的创意设计竞赛活动,促进创意设计成果展示交易。落实国有企业、院所转制企业、职业院校、普通本科高校和科研院所创办企业的股权激励机制,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和职称评定工作,强化人才科学管理,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五)壮大创意产业市场主体。

  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走出去”,扩大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演艺娱乐、高端工艺美术、文化会展等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通过海外并购、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六)集合有效资源,提升创意产业集约化水平。

  1.鼓励利用闲置楼宇、仓库和厂房通过改造扩建,打造与城市特点相适应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发挥特色工业园区、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在人才、技术、信息、土地、政策等方面优势,建设软件设计、动漫设计、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等与工业园区配套的创意产业基地。鼓励利用成熟时尚文化消费圈,建设文化传媒、时尚消费类创意产业基地,推进创意产业与打造时尚之都相结合。完善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区基地公共技术、资源信息、交易展示、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服务能力,促进各要素相互融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经济效益。

  2.做大做强国有文化创意企业。推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促进传媒产业战略转型。支持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文化资源和要素向优势文化企业聚集,形成一批综合实力强、拥有先进技术和自主知名品牌的文化创意领军企业。

  (七)积极扩大文化消费。

  激发居民对文化创意设计产品和服务的消费热情,培养创意文化消费市场载体,丰富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形成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充分利用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剧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品牌文化活动,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引导居民逐步树立文化消费理念,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和鉴赏水平。发展城市休闲、体验、保健、养生等新兴业态、鼓励时尚产品创意、设计、生产和营销,着力打造一批时尚消费街区、时尚娱乐街区等。增加面向大众的多层次、多品种,价格低廉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发展文化创意便民服务网点,满足居民文化创意消费需求。

  四、组织实施

  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本行动计划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任务的扎实推进和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推进,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相关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所规定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范围,研究我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统筹核算工作,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发挥媒体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营造全社会支持创新、鼓励创意和设计的良好氛围。

  市发改委要会同相关部门对本行动计划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重大事项及时向市政府报告。每年12月份以前,市发改委负责向省发展改革委和市政府报告全年工作情况。



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

    主编/周刚志

    策划/陈云良

    编辑/王星星

   【文化、法治】

微信公众号/whfzhqy

分享到: